第六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讀後 22.〈多馬〉

盧學庭在2007年5月從多倫多回到了香港,透過姑媽去探視安老院裡的祖母,意外與自己在加拿大高中時代的同學田雅智相遇,玩具店的回憶與久別重逢的驚喜,交織形成對他的複雜情感。一個月後學庭再度前往安老院,當時全體院友到醫院健康檢查,院內一片冷清,然而,學庭卻在此時撞見阿智在空無一人的院內,拿著鐵鎚大肆破壞。阿智為何要破壞院內的東西?真的只是情緒不穩定的緣故嗎?一直縈繞心頭的那段耶穌對多馬說過的話,又代表什麼意義?
這是第一篇入圍決選的作品,作者文善小姐也不是第一次入圍了,其實力堅強可想而知。本作比起上一屆的入圍作品〈瑪門〉來得優秀是有目共睹的,也代表作者的自我進步與突破。
作者在本作仍一貫維持將基督教信仰融入作品的寫法,成為她作品強烈的獨創性。從上一屆〈瑪門〉所闡述的「貪念」與本屆〈多馬〉所指涉的「觸摸」與「信」的關連,可以看出作者是有意識地利用這些聖經上的小片段,將這些和人生思想融合起來,這讓文善的作品呈現出的,不僅是大眾小說的娛樂性而已。
雖說這樣的做法有些兩面刃的味道,若太過教條,就會如同城堡岩鎮長在評〈瑪門〉時所說的,有道小說「勸人一心向善」的說教意味,也會因宗教教義的出現,讓非基督徒的讀者產生被強迫傳教的排斥感。就這點來看,〈多馬〉的處理上明顯進步許多,雖說在結尾仍藉由主角之口試圖給讀者一些想法,但傳遞思想的急切感並沒有很明顯,算是成功之處。
不過以這兩屆文善的作品來看,我認為聖經故事與劇情的結合仍可以再加強,前作〈瑪門〉的「貪」與動機相連,本作的「看不見,摸不著」與作中出現的兩、三個物件連接,「信」也反應著角色的心境,如果作者能更進一步,將聖經中相似的情境,與劇情和詭計做緊密結合,那將會更有魅力。另外,本作所出現的那句耶穌對多馬說的話,個人認為不太有必要重覆那麼多次,建議可以酌量刪減,有做到首尾呼應的效果就好。
不僅是思想與故事的結合,本作的解謎推理架構也同樣具水準。從解開動機「為什麼要做?」的謎團出發,結尾的真相也經過二重的轉折,就連讀者原本以為只是插曲人物的陳小龍小男孩,也在後面因家世背景的揭露,而帶給讀者「隱性謎團」的驚奇。這些真相的推論,也可以在前文找到相對應的線索或伏筆,結構相當完整,可以帶給讀者足夠的解謎樂趣。
不過關於本作在引導讀者進入故事的做法方面,我有著兩點的建議:第一、在撰寫系列作時,能在開頭把系列角色的背景大略簡述一遍,這對首次接觸系列作的讀者是較為友善的,也較容易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。第二、開頭的時序是採用案件(2007年6月)→回香港(5月)→高中時期(1997年)的方式,這種「回憶中再回憶」的時序安排,比起順敘法會讓讀者更難進入狀況。作者可以思考兩種寫法的必要性,選擇適當的作法。
以上是身為評委的理性發言,接下來進入私心模式。
因為與作者相識的緣故,除了〈瑪門〉、〈多馬〉之外,我還拜讀過她過去的系列作〈以利、以利、阿馬撒巴各大尼〉。整體來說,盧學庭的系列有非常濃厚的成長小說味道,從少女到成人的心境轉折也是我在閱讀時目光的焦點所在。與我熟識的人應該會知道我是北村的粉絲,文善作品的成長小說風格,以及盧學庭和林爾孟那種亦師亦友的異性情感,完全和北村筆下的落語系列,以及系列角色「我」和圓紫師傅的關係,感覺幾乎是如出一轍。
也因此,看到〈多馬〉的進步水準,也讓我開始考慮要不要就此成為文善小姐的粉絲了呢,希望文善小姐繼續創作下去,我會努力期待的。
相關連結:
寫的好也要寫的巧:第六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入圍短評 by 林斯諺
[推理] 第六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決選作品集-《魔鬼交易》(未讀可入) by siedust
〈多馬〉出版手記 - 1 by 文善
〈多馬〉出版手記 – 2(信仰篇) by 文善
COMMENTS
沒錯
一天得寫個兩、三篇,啊啊啊~~
其實關於聖經事件和詭計結合我是有認真想過的﹐不過那要在聖經知識和詭計設計功力再好一點才行。
是有點勉強呢,不過就盡力而為囉!
To 文善:
呼呼,的確是在考慮中喔,
不過還需要日後的觀察。
所以文善小姐也請別讓我失望,繼續努力寫出優秀的作品吧。

COMMENT FORM
TRACKBACK
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 (FC2 blog user only!)
| home |
寵物先生最近的讀後寫得很勤,打算在年會前把36篇全解決掉嗎? 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