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c2ブログ

諸神水滸。尼爾‧蓋曼《美國眾神》

AmericanGods.jpg 

讀時,有從眾神的世界跌回人間,又被推回諸神的黃昏之感。

《美國眾神》的發想相當有意思:在美國這塊廣大的土地,匯聚了從四面八方來的種族,這些人在遷居時,也將信仰的象徵、思想引領至該處。因此,現今的美國擁有古今中外的神祇,然而時至今日,這些神祇卻逐漸在眾人的腦中被遺忘,甚至毀滅,取而代之的,是代表現代科技的信仰,文明社會的「神」。於是作者尼爾‧蓋曼開始透過一個粗壯大男孩「影子」的雙眼,描繪出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諸神之爭──一場新舊、思想與科技的戰役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スポンサーサイト



年輕世代的救贖之路。佐藤友哉《孩子們的憤怒憤怒憤怒》

ChildrenShoutShit.jpg 

尤記得《電影般的風格─鏡公理想的殺人方式》發行中文版時,尖端也一併推出浮文誌MOOK,裡面收錄了一篇同為佐藤友哉寫的〈紅色的莫斯科騾子〉。這兩部作品我都讀了,當下的感覺是「層次差真多」

《電影般的風格》是披著推理小外衣,實際想表現「妹萌え」的作品──個人認為,與其用大眾小的包裝來表達作者思想,如此綁手綁的寫法,佐藤友哉還不如像「顏色」系列那樣,徹底發揮自己文筆的衝擊性,用文學的形式一股腦地將想傾瀉給讀者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來自遠古的「拯救」與動物們。萬城目學《鹿男》

ShikaOtoko.jpg 

「拯救全日本」與古都奈良的結合,就成了這部《鹿男》。

如果是場景想像力豐富的讀者,那麼本作的舞台無疑是充滿魅力的設定。壯觀的鹿群、宏偉的大佛、古意盎然的寺廟與舊墳──不論是主角在市的任意漫步,或是友人藤原與主角的尋幽訪勝,相關的描寫像是圖文並茂的旅遊指南,又像是一幅幅的古都風情畫,躍然紙上。

這不僅是小氛圍的加分作用,在劇情的鋪排上也有其用意:正因為奈良的古樸,以及周圍京都、大阪的悠久歷史淵源,使得故事的背景雖然是現代,卻得以拉出一條追溯至彌生時代的線,將「眾神」、「鯰魚騷動」與現代的「地震」、「火山活動」的現象,全部串連在一起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先物化再人化。石田衣良《東京娃娃》

TokyoDoll.jpg 

未免也太美滿了吧,MG

《東京娃娃》是定位為戀愛小的作品,主角MG在一家遊戲公司「數位軍隊」擔任遊戲企劃,在公司的下一波商品「女神都市四部曲」構思階段,他在便利商店邂逅了水科代利。MG將她視為新作的女神形象,在雇用她拍攝一系列的東京各場景照片期間,和她逐漸培養出成人戀情的火花。

MG與代利各另有交往對象,因此一開始兩人還算嚴守分際,不過當MG發現代利不會只是任他雕塑的遊戲公仔時,兩人的激情就開始萌生。這段從無到有的過程,私以為就是本作想表現的重點:當遊戲中的娃娃「跳出」自己所設計的框架,而成為一個不僅有表情,同時也有感情的女人時,自己心會生多大的澎湃?

続きを読む »

智慧、權力、操控、愛與喜歡。馮內果《泰坦星的海妖》

SirensOfTitan.jpg 

《泰坦星的海妖》是個將「操控」編成食物鏈的故事。

智慧與權力是令人困擾之物。不管是地球人或是特拉法馬鐸星人都一樣,有了這兩樣就會生控制欲,但是當知道自己受到其他人的控制,又會自然地想要掙它。

過去的宗教是這麼的,人們幸福時要感謝神,也將人們成功的榮耀都歸於神,這同時也肯定神得以控制人的權力,但正因為沒有人能扮演神,人們才能在信仰形象與接受命運的平衡之間,得到心靈的平靜。但倫法卻打破了這個平衡,他因為駛入宇宙中同向彎曲的漏斗狀時間地區,而獲得預知未來的能力,又因為結識泰坦星的朋友沙洛,被分得一半的「變動宇宙的意志」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新世紀淚水魔女姜碧奴。蘇童《碧奴》

Binu.jpg 

開頭北山下村民的設定,訴著一種壓抑。

國王不容許村民們為自己的叔叔信桃君哭靈,那三百個哭靈人於是都成了因淚而死的冤魂,他們的後代於是各自發展出不同的方式來將憂傷埋葬,抑或解放。記得張小嫻的名語有一句:「人真正傷心時,淚是流不出來的。」然而我總覺得這句話是倒因為果,或許該「正因為淚流不出來,所以才真正傷心」,那是一種無法宣洩的壓抑,彷彿如果排不出什麼東西,憂鬱就會蓄積在體似的。所以磨盤莊、柴村和桃村人們無法用正常的方式哭泣,或許蘊含某種輕度的壓抑。幸運地,桃村的女孩兒可以從身體其他部位「排放」淚水──對,是排放不是分泌,因為那不過是折衷的方式,會傷身的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香消「玉」殞,而後新生。桐野夏生《玉蘭》

Gyokuran.jpg 

四個背負過去的男女,在兩段不同時期的上海有了命運的交會。

1.       廣野有子:戰戰兢兢的女人,歷經了東京戰爭與愛情戰爭,最後毅然與當醫師的不忠男友分手,前往上海學習中文,卻在那裡苦於留學生宿舍的人際關係。

2.       松村行生:疲憊於有子對任何事都訴諸文字的態度,轉而尋求酒店小姐的慰藉,被有子提出分手後無法死心,一年半後抽空前往上海尋找有子。

3.       廣野質:有子的伯公,戰前擔任日本駐中國船公司的輪機長,在廣東與「藍牆」的小姐邂逅,開如跑船般不穩定的男歡女愛生活,後因望而離開她,卻又在前往上海的航程與她重逢。

4.       宮崎浪子:需要環境烘托的女人,為結核病所苦,和接受第三國際派遣的前夫一同待過一陣子上海,後遭前夫棄而流落廣東,結識廣野質後歷經一度分合,押上一生的賭注搭乘「廬山號」與質會面。

這是個探討「過往」與「新生」的故事,也是深刻描寫男女糾葛的故事。作者利用兩段不同時期的愛戀,成功在每一章描繪出上述四人在情感的牽扯中,如何感受、乃至蛻變的過程。再藉由行生、質的夢境與有子的幻覺,將過去與現在的角色串連在一起,將分割的時空生連繫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歡迎來到男人們誠摯的友情(?)世界。三浦紫苑《多田便利屋》

TadaBenriken.jpg 

「真穗呂的男人來後站的目的,應該只有一個吧。」

的也是,也許發洩一下後燒就會退了。好,你自己一個人去。」

不要這樣嘛,陪人家一下嘛。

兩個帶著狗的男人,在這種地方的確很顯眼。

《多田便利屋》P.84

 

所謂的「便利屋」在書中是指專門受理各項委託,例如修繕水電、幫忙照顧寵物、接送小朋友上學等工作(其實原文是取名為「便利軒」,我還是傾向用原名,因為聽起來才會像拉麵店的名字),基本上業務範圍不限,全由經營者決定要不要接受委託。故事從一位獨自經營便利屋的男子多田介開始,敘述某日他下班回家與昔日的同學行天春相遇,結果被落魄的行天纏上,留他在便利屋工作,從此兩人一起生活的故事,是以六個事件經緯的連作短篇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數張照片構成的主題攝影展。讓-菲利浦‧圖森《照相機》

Camera.jpg 

一個無聊男子去駕駛學校學開車,勾搭上那邊一個女行政人員,陪她去看小孩、加瓦斯,還邂逅了她的父親,在與她去英國度假回程的渡輪上摸走了一台照相機,將底片拿走並將照相機沉入海底,最後將底片沖洗出來,走在夜間一條杳無人跡的小路,在電話亭邁向最終的結局……

如果用現實主義的觀點去讀《照相機》,那看到的只會是故事結構的破碎與零散:P.78與波路加也夫斯基先生道別後,場景跳至主角與帕絲凱爾於倫敦用餐的印度餐館;P.128照片沖洗出來後,場景跳至那條荒涼暗的小路上。毫不敘述前因後果的劇情流動,不禁使人懷疑作者如此跳躍地故事、切割劇情是否有什麼用意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友情的真諦。嶽本野薔薇《下妻物語》

Shimoduma.jpg 

對我而言,《下妻物語》是表現大量文化對立與衝突的作品。

作者在日本的兩項非主流文化──蘿莉塔與Yankee──上所注入的元素相當多,大量對於洛可可時期、精神與Yankee用語、暴走族風格與車輛裝飾,甚至是兩者表現最為鮮明的服飾、穿著等方面,都描寫得鉅細靡遺,使得這部青春小也有了豐富的情報知識。此兩種潮流對台灣的讀者是陌生的,甚至可能隨著時代的演變銷聲匿跡,藉由作者故事的紀下,將時代文化的瞬間給烙印下來。

続きを読む »

俺,一個獨立的個體

猫聖代/寵物先生

猫聖代/寵物先生
推理、電影、相川七
懷舊事物與日常謎團的追求者
嚮往偽工程師與玩樂家的二重生活

凡夫俗子的胡思亂想
千言萬語的人們
封裝帶走的文字串
每個蘿蔔都有蘿蔔坑
在大海裡撈一根針
愛串聯的頭版標題
通往羅馬的條條大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