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讀後 21.〈燒鴨〉
燒臘店老闆陳吉祥三個月前失去了弟弟──小他十五歲的陳吉利在進行燒鴨的工作時使力不慎,整個人倒栽蔥跌進燒鴨爐裡燻成焦炭。此後的生意就一直不好,整日燒鴨、熬湯、煮飯、切菜與餵狗的生活雖然規律,卻也有股重擔壓在他的心頭。就在此時,一位自稱張小娟的女性出現在他面前,陳吉祥招了她當店伙計,怎知這位看似乖巧活潑的小姐竟然別有居心,原來,她是為了半年前遭到解雇,卻無故失蹤的前伙計李路而來……
本作是我看到現在為止,堪稱寫景、敘事、氣氛營造最強的作品!(我想後面幾篇也很難超越)作品類型應屬於心理驚悚或懸疑小說,也可以說是具有怪異氛圍的「奇妙之味」,因此這三項的擅場無異是起了絕大的加分作用。是故本作縱使沒有巧妙的詭計與吸引人的謎團,仍是一部相當成功的作品,因為作者的寫作長處正好就是這種文類所需要的。
作者白描的功力到底有多強?光用「情景歷歷在目」其實還不足以形容,事實上從故事的第一句話「肉鉤子勾著半隻泛著嬌紅色油光的燒鴨掛在鐵桿上搖搖晃晃」開始,一些描述陳老闆做菜的情景便一直觸動我的味蕾和脾胃,使我持續處於飢餓狀態──即使我是在吃飽的狀態下閱讀的。此外,燒鴨、揮刀剁骨、熬湯的程序描寫之細膩,會讓人猜測作者是否也從事過餐飲業?至於在氣氛的營造上,陳老闆不時露出的詭異笑容、做的一些行為,會讓讀者持續覺得「好像會有什麼不好的事」,再搭配小娟帶有急迫感的自述,讓這兩股懸疑感形成絕妙的詭異氛圍。
也因此,我認為「巧妙的詭計」和「吸引人的謎團」在本作的確是不必要的──甚至還會因此破壞如此奇特的閱讀滋味。基本上,「最後到底會發生什麼事」就是一種夠有魅力的謎團了,作者只需將這股「閱讀的懸念」延續到最後,再漂亮地收尾即可。
不過還是有點可惜,相較於如此優秀的描寫與氣氛營造,結尾的意外性與逆轉就顯得有點無力了。雖說作者在前面安插了足夠的伏筆與線索,但因為類似的題材過去已被大量的小說、電影給複製,大部分的讀者都可以想見結局的發展,如果作者無法在結尾使讀者出乎意料,那麼「開放式的結局」或許會是個更好的選擇。雖說故事最後藉由老李的再登場,挑起了另一波小轉折,但整體而言結尾還是有些不足。
另外我還有個小小的意見:既然知道弟弟陳吉利死亡與李路的失蹤真相,那麼第一節的相關敘述似乎就有犯規之嫌──畢竟「全知視點」的敘述不能有任何的虛假。或許改成透過一個觀察者(如記者)的口述來呈現燒臘店的狀態,會是比較沒有爭議的寫法。
無論如何,本作仍是相當優秀的,能入圍複選一點都不僥倖。我在第二階段的評選時,只給了本作第四名的分數,但在讀過第二次之後便有些後悔,如此絕佳的情境塑造應該給予更高分才對!
是的,這正是一篇越讀越有味道的「佳餚」,我想作者是屬於老練型的寫手──這讓我不禁想閱讀他(她)的其他作品。也期待作者的下屆來稿。
COMMENTS
管理人のみ閲覧できます
給私密留言的路人

別說請教,有些地方我也要向你多學習呢。
〈燒鴨〉真的很吸引我,請繼續創作,我也會多多支持的!
COMMENT FORM
TRACKBACK
この記事にトラックバックする (FC2 blog user only!)
〈燒鴨,斷指,手足情〉的讀後感
《燒鴨?斷指?手足情》009
| home |